關注「電動車公社」
和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汽車
以下是上周新能源圈的新聞:
公司動態:
理想要在2030年成為全球領先人工智能企業;
2023年小鵬汽車將推出5款新車;
疑似小米汽車設計效果圖曝光;
豐田章男將卸任豐田CEO;
寧德時代歐洲第一座工廠投產;
吉利帝豪L 雷神Hi·P限時補貼4800元;
特斯拉去年全年總營收815億美元,利潤137億美元;
福特汽車與比亞迪正洽談出售德國一家工廠;
李想詢問車主是否同意公開輔助駕駛數據;
特斯拉預計在美建設兩座新工廠;
小米汽車部分設計文件被曝光;
國內新聞:
上海延續面向部分消費者的1萬元純電車置換補貼,為期半年;
國際新聞:
現代汽車公布全年財報,營收利潤大幅增長;
自動駕駛頭部公司Waymo裁員;
馬斯克呼吁“大幅增加”對鋰的提煉;
日產將收購雷諾電動汽車業務“至多15%”的股份;
公司動態
1、
理想要在2030年成為全球領先人工智能企業
1月28日,理想汽車發布全員信,其中提到,力爭到2030年成為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的領導者。
理想表示,“在創立之初,我們希望 15 年后的理想汽車可以在人工智能領域(軟件 2.0)構建完整的體系化能力?!?此外,“基于 BEV 感知和 Transformer 模型,實現端到端訓練的城市 NOA 導航輔助駕駛(不依賴 HDMAP)會在 2023 年底開始落地?!?/span>
此信一出,著實是在新能源車圈里引起了一番討論??磥?,開工第一天非常適合吹牛。別的不說,“人工智能”這個標簽,以往在理想汽車的產品中并不是很突出的標簽。但理想提出這樣的愿景,明擺著是想要在這個方向上努力并做出一番成果。并且,用社友的一句話來說,也是“告知用戶,理想是有技術的!”對于用戶來說,市場上多幾家產品力優秀的車企自然是好事,希望理想不是在畫餅。
2、
2023年小鵬汽車將推出5款新車
無獨有偶,據報道,在同一天小鵬也發布了內部開工信。信上何小鵬透露今年將推出5款全新和改款車型。從目前已知信息來看,改款車型將有P7、G3、P5 這三款車型,而全新車型則是Coupe SUV和MPV車型。此外,小鵬汽車還提出,未來5年每年研發投入將超60億元。
(已申報的改款小鵬P7)
在國內的一眾資歷較老的造車新勢力中,小鵬的處境著實不大妙。產品上的失誤折射出了公司層面上更深的問題,于是我們看到年底小鵬汽車在人員架構上的大調整。但公司調整并不能立馬解決掉小鵬存在的各種問題,更有競爭力的新車、更獨特的賣點才是最終能幫助小鵬扭轉局面的東西。比如,全系車型都上800V高壓平臺和超快充?
3、
疑似小米汽車設計效果圖曝光
1月28日,網上流出了號稱是小米汽車MS11的設計效果圖,和之前曝光的工程圖造型基本一致,但無法確定是否為最終版本。
至于圖片上展示出來的小米汽車外觀,被有些網友評價為“側面像Model 3,尾燈像蔚來ET5”。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外觀怎么看?但話說回來,小米不愧是懂營銷的。嘴里說著“2年之內不會再公開小米造車的進展”,但實際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被曝出來一些真真假假新料。很難說這些消息的來源是否多少有幾分小米汽車的主動露出,但用戶的胃口確確實實被持續不斷地吊起來了。
4、
豐田章男將卸任豐田CEO
1月26日,豐田章男宣布將于今年4月1日正式離職,豐田汽車公司CEO一職由雷克薩斯負責人佐藤恒治接替,而他本人則出任董事長一職。
(左為佐藤恒治,右為豐田章男)
在這個時候“換帥”,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豐田“要變天了”,而要變的這個天,一定是電氣化的新一片天。從近些時候豐田電動車的表現來看,bZ4X明顯無法應對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一眾新玩家推出的新產品,想要重新獲得競爭中的主導權,必須大變,也就必須得從“革自己的命”開始。豐田在組織架構上的這個大動作,或許已經做好了決斷。
5、
寧德時代歐洲第一座工廠投產
1月26日,據德媒報道,寧德時代在德國阿恩施塔特啟動了其在歐洲的第一座工廠。該工廠規劃產能14GWh,預計年產量最終將達到3000萬枚電芯,可以供應18.5萬至35萬輛電動汽車。
寧德時代的這座德國工廠,早在3年前就已布局,去年12月,該工廠已經向用戶交付了第一批樣品電池。而之所以有建廠的打算,自然還是因為有足夠的海外訂單。2018-2019年期間,寶馬、戴姆勒、大眾等許多歐洲車企就已經與寧德時代達成了采購合作?,F在,寧德時代依舊繼續在海外布局建廠,如果寧德時代匈牙利工廠(規劃產能100GWh)滿載生產以后,寧德時代將成為歐洲最大的電池制造商,真是后生可畏啊。
6、
吉利帝豪L 雷神Hi·P限時補貼4800元
日前,吉利汽車推出帝豪L Hi·P新年保價政策。具體政策為:2023年2月28日前購買帝豪L Hi·P的用戶,仍可享受2022年綜合補貼后價格,即補貼4800元。
作為一款10元級別的插電混動新能源車,帝豪L Hi·P還是頗有競爭力的。吉利選擇延長補貼時間,肯定也是希望這款車可以在銷量上更進一步。只是目前來看,這款車尚且賣不過比亞迪秦PLUS DM-i。不過在同價位,以吉利、比亞迪為代表的國產車企車型,已經對合資品牌的車型有了非常大優勢,消費者端的選擇終歸是更多了。
7、
特斯拉去年全年總營收815億美元,利潤137億美元
1月26日,特斯拉發布了2022四季度以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特斯拉第四季度總營收為243億美元,同比增長37%;GAAP營業利潤為39億美元,同比增長59%。2022整個財年,特斯拉總營收為815億美元,同比增長51%;GAAP營業利潤為137億美元,同比增長128%;總毛利率為25.6%,營業利潤率為16.8%。
盡管特斯拉在全球交付量上略顯疲態,但財報數據依舊亮眼,尤其是高達25.6%的毛利率以及16.8%的營業利潤率,足以讓大多數車企羨慕有加。這也再次印證了,特斯拉的成本控制能力異??植?,一而再的降價也依舊能維持優秀的利潤率。
8、
福特汽車與比亞迪正洽談出售德國一家工廠
據消息人士透露,福特正在與比亞迪就出售德國的一家制造廠進行談判,目前包括價格在內的交易條款尚未知。
這家工廠目前用于生產福特??怂?,生產計劃將于2025年結束,而福特的德國管理層計劃在下周前往中國討論出售相關事宜。據稱,雙方的談判尚處于初步階段,不排除徹底破裂的可能,因為福特也同時在評估其他的汽車制造商是否能給出更優渥的價格。
不論比亞迪最終能否購買到福特在德國的這家工廠,該工廠本身大概率將不會再屬于福特。據路透社之前的報道,福特計劃在歐洲裁員超3000人,其中德國地區受影響最大。由此可見,工廠縮減在所難免,只是今天能“接”福特盤的,有中國“新晉稱王”的比亞迪。并且即便比亞迪未能買下福特的工廠,比亞迪對歐洲市場的開拓也同樣會到來。
9、
李想詢問車主是否同意公開輔助駕駛數據
針對近日一位理想L9用戶對理想NOA輔助駕駛高速“失靈”的情況,李想本人于1月25日在微博做出了回應——“AD Pro和AD Max具備了比較初級的輔助駕駛黑匣子能力?!比绻脩敉?,理想愿意與用戶一同公開數據。
在這起事件中,李想將今天智能汽車輔助駕駛使用時出現的數據,給出了“黑匣子”的比喻。某種程度上,該比喻對當下的智能駕駛情況來看確實比較貼切,而涉及用戶級乘客生命安全的黑匣子數據如果能夠得到公開,無疑將更加方便厘清事故起因,并在日后做出相應調整。大家覺得,李想的提案到底是督促車企完善自身責任、促進了發展,還是讓自動駕駛在法律法規面前更加束手束腳、阻礙了發展呢?
10、
特斯拉預計在美國建設兩座新工廠
當地時間1月24日,特斯拉表示計劃投資超36億美元,在美國內華達州建設兩家新工廠,包括第一家大規模生產其Semi電動重型卡車的工廠,以及一家產能足以供應200萬輛輕型汽車的電池工廠。這兩座新工廠加在一起將雇傭約3000人。
從2022年特斯拉的全球交付量來看,特斯拉的交付情況并不及預期,未來一段時間Model3和Model Y的銷量拉動情況可能將逐漸趨于平緩,特斯拉需要尋找新的銷量刺激點。而去年12月才剛剛交付的Semi卡車,或許就是特斯拉抱有的那個“希望”之一。
就目前來看,Semi在真正使用這輛車的卡車司機當中,口碑并不是很優秀,但也確確實實對戴姆勒、沃爾沃這類剛剛開始銷售電動卡車的傳統車企形成了不小的壓力。兩座新工廠對特斯拉交付量究竟會造成什么影響,還要等到建成之后再看了。
11、
小米汽車部分設計文件被曝光
近日,一組號稱是小米汽車首款車型的圖片曝光,圖片展示了車輛前臉和尾部等設計細節。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1月24日在微博發文回應稱:
1. 的確是二級供應商保密的設計文件泄密;
2. 該供應商僅僅是為模具打樣的供應商,泄密的文件是非常早期的招標過程的設計稿,并非最終文件;
3. 我們一定會根據與該供應商簽訂的保密協議進行嚴肅處理。
按照小米汽車在國內的知名度,即使雷軍早已申明不會再公布小米造車的進展,但各種爆料還是接連不斷的出現。此前還有網友在小米科技園附近拍到了疑似小米首款車型的測試諜照,看上去是輛采用了溜背設計的轎車??磥硇∶资芟抻跇O高的關注度,真可謂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國內新聞
14、
上海延續面向部分消費者的1萬元純電車置換補貼,為期半年
1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其中提出,截止至今年6月30日,將為符合相關標準、報廢或轉出名下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車的個人消費者提供1萬元置換補貼。
今年新能源國家補貼已經徹底退坡,而上海為了促進大宗商品消費,將純電車的置換補貼又延續了半年。再加上2023年各家車企也有不少采取了降價或者保價的策略,或許低價購買新能源車,這是最后的窗口期了。而隨著國家和地方的各類補貼政策相繼退出,一方面意味著新能源車已經要和燃油車真刀真槍地競爭,另一方面也說明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逐漸變得成熟。
國際新聞
15、
現代汽車公布全年財報,營收利潤大幅增長
1月26日,現代汽車發布2022全年財報。財報顯示,現代汽車總營收為142.52萬億韓元(約1155.84億美元),增長21.2%;全年營業利潤為9.81萬億韓元(約79.56億美元),同比增長47%。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汽車2022年全球銷量達到了3944579輛,同比增長1.4%,幫助現代起亞集團成為了繼豐田、大眾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作為傳統車企,現代集團2022年的財報表現也非常出色,這離不開現代在新能源上的重視和及時投入。同樣的,現代已宣布今年規劃投資85億美元,用以全力發展電動車。這85億美元除了用于研發,還將劃出55.4億美元在美國佐治亞州建一座工廠,建成的這座工廠將成為佐治亞州首個完全專用的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工廠。
可以看出,美國在現代集團的電氣化轉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現代汽車也對未來的全球新能源市場虎視眈眈。目前,現代正努力推動旗下新能源新車進入中國,相信過不了太久大家就能體驗到現代最新的電動車了。只不過現代是否能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拼殺出一片天地,目前還是未知數。
16、
自動駕駛頭部公司Waymo裁員
近日,自動駕駛頭部公司Waymo被傳出裁員消息,總人數的4%即100人左右會被辭退。
這股2022年底吹起來的自動駕駛寒風,看來到了2023年春天也不會結束,哪怕是行業頭部的Waymo也不例外。全球范圍內的自動駕駛投資潮大減退,預示著L4級自動駕駛還遠未能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但誰也都能看出來,自動駕駛將是未來交通一大趨勢。寒冬之下,就看誰能支撐得住了。
17、
馬斯克呼吁“大幅增加”對鋰的提煉
1月23日,馬斯克通過推特回復提出,向可持續能源的過渡應該可以在不改變銅產量的情況下實現,但鋰的提煉需要大幅增加。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鈉離子電池等新電池技術正如火如荼地開發中,但鋰電池仍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最關鍵來源。包括車企在內的整個產業鏈上下對鋰資源的爭奪已漸趨白熱化,即使是曾說過“除非真的需要,否則寧愿不進入采礦業”的特斯拉也不例外。據了解,特斯拉正考慮在美國德州的墨西哥灣沿岸建立一個鋰提煉廠?;蛟S,未來特斯拉也會親自布局鋰礦以保證自身的電池供應。
文章轉發自電動車公社,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